青科沙龙第15期丨蠕虫性别以及性别染色体的起源与演化
研究内容:
本期,我们邀请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王一枫,她将分享:蠕虫性别以及性别染色体的起源与演化。男女有别,雌雄异体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鲜为人知的是,如果不考虑雌雄异体的昆虫物种,也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动物(例如蜗牛,蚯蚓)为雌雄同体,或者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同一个个体可以经历雌雄转换(如小丑鱼)。因此生物性别系统的转换以及决定生物性别的性染色体如何起源和演化一直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之一。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被深入研究的模式物种都为有性生殖并且它们性别或者性染色体的起源时间太过久远,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被解答。扁形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这两个庞大的分类阶元包含大量造成人类或者家禽家畜严重疾病的寄生虫,包括导致继疟疾之后世界上传播最广寄生虫病的血吸虫,以及蛔虫、丝虫、鞭虫和钩虫等线虫物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蠕虫物种在比较晚近的演化时间阶段经历了由雌雄同体向雌雄异体(或反之)的转换,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动物性别如何起源的模型。本次论坛王一枫将对蠕虫物种的性别起源以及性染色体演化历史进行介绍,揭示它们的性染色体多样性。
嘉宾简介:
王一枫,2016年于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加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周琦教授课题组于2022年取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开展博士后工作。其参与的科研成果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独立一作)以及 Mol Ecol Resour 期刊。